2012-07-20 01:08:29
茅臺一怕高端消費下降,二怕內部挖墻腳。
每經評論員 葉檀
茅臺一怕高端消費下降,二怕內部挖墻腳。
茅臺是中國境內唯一受到大眾認可的奢侈品牌,也是中國上市公司中現(xiàn)金流充裕的典型公司之一,很多人將茅臺視為現(xiàn)金牛。
茅臺存在隱憂。資金緊縮導致高端奢侈品消費下降,茅臺很難幸免。據(jù)香港上市公司、世界最大珠寶零售商周大福的數(shù)據(jù),截至6月份的一個季度收入只是增長了16%;而截至今年3月的這一財年,周大福年收入增幅為61%。周大福擁有的1500余家門店幾乎全在內地、香港和澳門。據(jù)里昂證券和中國國家統(tǒng)計局的數(shù)據(jù)顯示,一季度中國珠寶銷售增長放緩,同比僅增長20%(上年同期的增幅為59%)。英國時裝品牌BurberryGroupPLC發(fā)布財報稱,該公司第一季度亞太地區(qū)(以中國為主)銷售增速從上年同期的67%跌至16%。澳門賭業(yè)興衰也可以看出資金趨勢,2011年,澳門博彩業(yè)營收達到340億美元,是拉斯維加斯的7倍。但今年5月份同比增幅僅為7%,相對于2004年至2011年澳門博彩業(yè)總收入高達7倍的耀眼增長來說,今年的增速明顯是減慢了。
中國反腐與禮品市場的收縮,是奢侈品消費的 “大敵”。3月26日,國務院召開的第五次廉政工作會議上,溫家寶總理提出“禁止用公款購買香煙、高檔酒和禮品”,此言立即引起高端白酒行業(yè)“地震”,次日高端白酒股價即下跌,茅臺酒零售價出現(xiàn)罕見下調。另據(jù)里昂證券的數(shù)據(jù),截至6月份的一年中,購買奢侈品的人中有約16%稱,買奢侈品是為在業(yè)務往來中送禮。如果中國禮品市場收縮,奢侈品市場將立馬收縮16%左右。
茅臺酒的市場價與其他奢侈品價格如出一轍。據(jù)7月18日新華網(wǎng)報道,目前53度飛天茅臺已經從最高點的2300多元跌至1400多元。有上海媒體報道稱,上海已經出現(xiàn)1300元的低價位。但是,茅臺股價今年以來卻上升30%以上。7月16日,貴州茅臺攀升至公司股價的歷史新高——266.08元。十年來,茅臺價格漲幅超過廣州一手房售價漲幅,堪比黃金價。這并不是因為茅臺業(yè)績上升,而是市場尋找避險港灣的結果,這與美債、德國債券價格的不斷攀升,是同一個道理。
安全的茅臺投資者可能被茅臺集團挖安全墻腳。
據(jù)央廣報道,茅臺集團要求旗下子公司習酒公司在年底前完成赴港上市,以輔佐集團實現(xiàn)2015年銷售收入達到800億元的目標。習酒和貴州茅臺主打產品同為醬香型白酒,1998年貴州茅臺集團收購習酒時曾明確提出,為避免同業(yè)競爭,習酒的醬香酒生產經營性資產被貴州茅臺用募集資金收購。早在1999年10月28日,茅臺集團向茅臺股份公司出具了 《關于不進行同業(yè)競爭的承諾函》,保證自身不再從事酒類產品的研制、生產,不以直接或任何間接的方式從事任何與發(fā)行人競爭的業(yè)務,并且保證在其控制之下的任何子公司 (包括茅臺技術開發(fā)公司、茅臺啤酒、習酒等關聯(lián)酒類企業(yè))也不從事與發(fā)行人有競爭的業(yè)務和活動。如今茅臺集團公然違反承諾,顯示信用不值一錢。
茅臺公司2001年上市的招股說明書明確提出,為了避免同業(yè)競爭,將會用上市募集的資金收購習酒的醬香型酒類資產。2011年年報,在募集資金實際投資項目情況一欄中,有2.58億元收購習酒公司醬香型資產及配套技改一項,茅臺上市公司早已完全資產收購。習酒公司是茅臺集團的全資子公司,其醬香型資產歸屬于茅臺上市公司,如何剝離出來重新上市?茅臺上市公司與投資者用資金一手扶持出了一家與自己搶占市場份額的大型企業(yè),實在是荒唐。
政府做大當?shù)亟洕蛘吡硪恍┎豢蓽y的想法,可能會毀了優(yōu)質企業(yè)。2011年,貴州省省委書記栗戰(zhàn)書在幫促2011年GDP增速后10名縣的“鳳岡會議”上提出,要把習水打造成貴州繼仁懷之后第二個白酒基地。習水縣去年GDP增速排名全省88個縣(區(qū)、市)第84位。此后,習酒獨立上市進入習水縣當?shù)卣淖h程。
筆者曾經聽一個農場主說過,自己好不容易在農場培育出優(yōu)質豬,市政府在當?shù)剞r戶免費大力推廣,育種者不僅得不到溢價,養(yǎng)殖的標準化還毀于一旦,豬價直線下挫,養(yǎng)豬場最后關門了事。
茅臺當然不會關門。即使是這家讓投資者放心的上市公司,投資者以為與匯豐這樣的 “大笨象”共舞,吃著火鍋唱著歌,從天上掉下另一家政府大力扶持的公司,并且還用了茅臺股份的資金——現(xiàn)在知道,中國上市公司的安全隱患,民企來自于造假,而國企來自于行政意志,與宏觀上的低效。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lián)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
15152247316 廣州:020-89660257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