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超碰2024-黄色免费网站在线观看-日韩大骚逼-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人人干人人操人人射-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高清热看看-亚洲草草草-91看成人小电影-靠逼的网站

          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熱評

          每經網首頁 > 每經熱評 > 正文

          每經熱評丨投資者大呼受傷 爆雷式商譽減值何時休?

          每日經濟新聞 2022-02-09 09:18:41

          每經評論員 王琳

          隨著年報預告季到來,又一輪因“商譽減值”引發(fā)的上市公司業(yè)績爆雷陸續(xù)出現。筆者注意到,今年以來,已有包括三維通信(002115,SZ)、均勝電子(600699,SH)、盛屯礦業(yè)(600711,SH)等10余家上市公司發(fā)布大額商譽減值公告。

          這一現象無疑受到市場高度關注。因“商譽減值”引發(fā)的業(yè)績爆雷,導致上市公司股價暴跌,投資者“叫苦不迭”。例如,三維通信在披露業(yè)績預告后,兩個交易日股價下跌約20%;均勝電子在披露業(yè)績預告后也吃了一個跌停板。

          也因此,對于此類因商譽減值導致業(yè)績變臉的公司,交易所火速給出了監(jiān)管問詢。不過,在進行監(jiān)管問詢的同時,更讓投資者們感到疑惑的是,為何每一個年報季來臨之時,都要出現這樣一輪“商譽減值”?如何才能讓投資者不因“商譽減值”而遭受損失?

          首先,商譽減值往往源自并購帶來的高額商譽,而高額商譽又來自并購時對標的估值的大幅溢價。一些上市公司在并購時,面對監(jiān)管問詢,對于高估值的合理性信誓旦旦,而最終在業(yè)績承諾未達成時,或是需要進行商譽減值時,同樣“有理有據”,因此遭遇損失的投資者卻只能“啞巴吃黃連”。

          對此,筆者認為,不能以監(jiān)管層的一紙問詢函告終,面對問詢函后依舊年復一年出現的大額商譽減值現象,是否可以考慮對資產并購時的評估機構給予追責?對上市公司管理層進行行政處罰?

          筆者注意到,一些上市公司對于商譽減值的時機往往頗有講究。例如,交易所在給均勝電子的問詢函中提到,均勝電子本次披露2021年業(yè)績預虧金額剔除資產減值影響后仍產生年度大額虧損,是否存在利用不當利潤調節(jié)損害投資者利益的情形?

          從歷史來看,“財務洗澡”的確是不少上市公司在年報預告季進行大額商譽減值的主要初衷。均勝電子的問詢函中還提到,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均勝電子的商譽賬面余額占凈資產的39%,但前期從未計提大額商譽減值,本次一次性計提長期資產(含商譽)減值金額占凈資產比重達13.6%。

          這樣的案例在整個A股市場也并不少見,一些上市公司面對大額商譽的負擔,在前期出現并購標的業(yè)績不理想時,面對監(jiān)管層的問詢函,仍言之鑿鑿不需計提減值,但在后期又突然進行大額減值,讓市場投資者措手不及。這種毫無預兆的商譽大額減值,將真正的商譽減值測試功能弱化了,監(jiān)管層也因此有必要對上市公司商譽減值測試的合理性、合規(guī)性進行嚴肅追查。

          此外,回到資產并購的原點,盡管有些基于業(yè)務協(xié)同對優(yōu)質資產的并購,能夠助力企業(yè)未來的發(fā)展。但是,從過往案例來看,進行跨界并購,尤其是“蹭熱點”式的跨界并購,往往最終更容易帶來“一地雞毛”。而這背后,是一些上市公司希望借機解除業(yè)績警報或達到提振股價之類的特殊目的。

          筆者認為,針對上市公司的跨界并購以及“蹭熱點”式并購,監(jiān)管層也可創(chuàng)新更有效的監(jiān)管手段,從源頭降低投資者可能面臨的風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