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10-24 19:25:14
每經記者|宋戈 每經實習記者|謝婧 每經編輯|姚祥云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近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xié)會(以下簡稱“互金協(xié)會”)在其官網的資金存管一欄中新披露了4家銀行的存管信息,這4家銀行分別為北京中關村銀行、浙江泰隆商業(yè)銀行、廈門農村商業(yè)銀行、西安銀行。其中,與北京中關村銀行對接的平臺有1家,浙江泰隆商業(yè)銀行對接1家,廈門農商行對接7家,西安銀行為此次新增披露銀行中對接平臺最多的銀行,對接平臺數為13家,上述四家銀行合計對接22家銀行,其中共有5家平臺未全量業(yè)務上線。
此前,互金協(xié)會曾發(fā)布6家銀行的資金存管信息,這6家銀行分別為建設銀行、華夏銀行、包商銀行、廈門銀行、招商銀行、渤海銀行。截至今日,互金協(xié)會已披露10家銀行資金存管信息,對接網貸平臺合計95家。
對此,網貸之家高級研究員張葉霞認為,此番信息披露有助于網貸平臺落實資金存管相關要求,有助于投資人識別平臺真實存管情況,能有效解決部分存管、假存管等問題,防止部分P2P網貸平臺進行虛假宣傳、不實披露。
而存管是雙向選擇,每家銀行都有其門檻限制,可能會有銀行不愿意與網貸平臺合作的情況,并且部分銀行也開始收緊存管業(yè)務,所以暴雷潮后生存下來的網貸平臺不一定能全部實現與銀行存管對接。
同時,張葉霞認為,網貸平臺還可以從合規(guī)、安全保障、信息披露、投資人服務等四方面重振投資人信心。合規(guī)方面,平臺應配合監(jiān)管盡快完成整改備案工作;安全保障方面,平臺可引入融資性擔保公司或保險公司等保障方式來保障投資人的利益從而提升投資人信心;信息披露方面,平臺應盡可能多地披露平臺和借款項目的真實信息,方便投資人充分了解平臺真實情況;投資人服務方面,平臺應與投資人保持充分溝通,在出現相關風險事件、負面輿情后應在第一時間予以正面回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