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1-02 16:30:37
近段時間,要說最火的游戲非“吃雞”莫屬。不過,《絕地求生》最新數據顯示,目前《絕地求生》外掛總封禁人數已達150萬,11月份這一數據是70萬,翻了一倍還不止。業(yè)內人士表示,暴利讓外掛江湖難消失。
每經編輯 李卓 許戀戀
CFP圖
每經記者 李卓 實習記者 許戀戀 每經實習編輯 梁秋月
“大吉大利,今晚吃雞”的狂歡中,2017年12月30日晚間,斗魚主播“蛇哥”線下直播吃雞中的“15倍鏡壓槍”證明自己沒有開掛,這一行為再次將“吃雞”外掛推上了風口浪尖?!督^地求生》最新數據顯示,目前《絕地求生》外掛總封禁人數已達150萬,11月份這一數據是70萬,翻了一倍還不止。
從2003年開始,監(jiān)管部門就開始嚴厲打擊外掛,但外掛依然猖獗。游戲評論人張書樂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外掛制作的低門檻、依托爆款游戲獲得的暴利、外掛的隱蔽性加強,這些原因導致這么多年外掛屢禁不止。
圖為:《絕地求生》游戲官網截圖
“吃雞”游戲的火爆源于《絕地求生》這一端游大作。在國內,一邊是騰訊雖然拿下了國服代理權,但是國服版本尚未面世;另一邊則是“吃雞”手游的火爆,騰訊、網易、小米紛紛披掛上陣,爭奪“吃雞”手游的市場。
2017年底,《絕地求生》制作方藍洞正式對外宣布全球玩家數量達到3000萬,11月初這一數據是2000萬。這意味著短短一個月之內,游戲又賣出了1000萬份,而同時在線人數則突破了300萬。與之相對的則是外掛數的暴漲,10月里曾有一天官方就封禁了4.2萬個外掛。
一位“吃雞”玩家向記者表示,絕地求生中的外掛確實比較多,每次看到其他玩家能透視,能穿墻都很無奈,十分影響自己的游戲體驗,“覺得憋火”。業(yè)內人士表示,外掛最熱衷的就是爆款游戲,哪款游戲的外掛越多,說明游戲越火。
外掛的背后,歸根結底是利益作祟。據《新京報》報道,處于金字塔頂端的外掛制作者月入可高達百萬元,普通的外掛代理一個月收入也能達到10余萬元。《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過往判決案例發(fā)現,通過外掛獲取暴利是其一直猖獗的最重要原因,公開資料顯示,曾有團隊通過賣外掛獲利高達1400萬。
11月22日,騰訊宣布正式與PUBG公司達成戰(zhàn)略合作,獲得《絕地求生》在中國的獨家代理運營權,同時宣傳將運用技術手段打擊外掛。騰訊互娛《絕地求生》國服反外掛團隊負責人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牟利是外掛制售團伙的最重要目的,當前《絕地求生》國服還未開啟,可以預見的是,在開服后騰訊游戲將面對非常激烈的對抗期。
不過記者注意到,近年來,監(jiān)管對網游外掛的打擊力度也不斷加強,賣外掛已經入罪。2011年的全國首例網絡游戲“外掛”入罪案中,被告人董杰被判處有期徒刑六年、罰金30萬元,被告人陳珠則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四年、罰金20萬元。兩人通過外掛半年獲得的利潤達150萬。近日,騰訊游戲安全中心宣布聯(lián)合警方破獲了《絕地求生》的首起外掛軟件制作、傳播案件。騰訊方面表示,今年以來已協(xié)助警方破獲了30多起外掛案件。
業(yè)內人士認為,暴利之外,低門檻也是不少人愿意頂風從事外掛制作及銷售的主因。張書樂表示,從技術角度來說,由于網游的數據傳輸特征和本地程序的運行需求,外掛的實現并不是一件難事,不少中小廠商封堵外掛的能力也比較匱乏,只有少量頭部廠商才真正具有封堵外掛的“余力”。
對于一款網游來說,外掛就像寄生蟲一般。外掛猖獗而打擊力度又不夠的情況下,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游戲生命周期的縮短,不少游戲在外掛的猖獗之下加速了死亡。張書樂認為,要減少外掛非常不容易,“這是個貓捉老鼠的游戲,而且很多時候,貓自己都自顧不暇。”
記者注意到,隨著廠商打擊力度的增強以及判決案例增加,有的外掛已經越來越隱蔽,甚至有外掛團隊已經不再面對普通玩家開發(fā)外掛,許多專用版定制版外掛開始出現,其隱蔽性極強,封禁難度更大,發(fā)現和掌握證據的難度也隨之加大。
上述騰訊互娛負責人則表示,游戲運營到穩(wěn)定期,反外掛工作趨于長尾,外掛也會轉向隱蔽的手段。該負責人表示,騰訊游戲有成熟的技術方案可以發(fā)現和收集到小范圍傳播的“內部掛”樣本,除了收集外掛樣本外,還會通過游戲內收益和行為數據去發(fā)現作弊行為。
一位游戲從業(yè)者則直言,反外掛的工作是一個漫長的、很難看到終結的工作,只要游戲持續(xù)火下去,就一定會有黑產對游戲不斷進行攻擊或嘗試制作各種外掛功能牟利。只要游戲中存在榮譽和追求,就一定會有玩家希望另辟蹊徑通過使用外掛等作弊方式達到目標。
外掛是毒瘤,在多年與外掛的斗爭中,廠商也開始“以毒攻毒”,一些外掛的功能也被游戲廠商所吸收在游戲研發(fā)里,成為了一種功能,比如許多自動半自動的游戲功能。張書樂表示,國內外主流廠商通過招募原外掛團隊或黑客的方式,來進行技術封堵,并且以第三方服務的方式,提供給更多的游戲廠商使用,會是一個比較有效的法則。
上述騰訊互娛的負責人則表示,之后和外掛的對抗可能會進入長期的持續(xù)的拉鋸戰(zhàn),希望能不斷壓縮外掛黑產牟利的空間,提高其制售外掛的門檻,努力降低或消除作弊玩家對正常玩家游戲體驗的影響。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