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地產 2016-04-10 18:53:33
潘石屹、王健林、歐陽捷等名人相繼被“冒用名號”,微信“李鬼”已經引起行業(yè)內外關注。
每經編輯 吳若凡
(本文原載于微信公眾號“邦地產”real-estate-circle)
108天前,“網絡大咖”潘石屹在微信圈發(fā)現了一個“克隆版”的自己——一個頭銜、名字、圖片完全和潘石屹一摸一樣的個人微信號。復制微信號不可怕,可怕的是這個“山寨貨”正在到處招搖撞騙,用“潘石屹”的名義募集了多筆善款。好在最后潘石屹本人發(fā)現了,并在微信上做了假冒聲明。
但沒過多久,又有人發(fā)現首富王健林的名譽被盜。微信公眾號“頂尖企業(yè)家思維”竟然冒用王健林的名義,發(fā)表了一篇批評淘寶網及電商的文章。
好在最后,萬達向北京朝陽法院起訴了該公眾號的所有者北京韓商互聯(lián)貿易有限公司,要求其刪除侵權文章、公開道歉并索賠經濟損失1000余萬元,一時引起波瀾。
離奇的事一件接著一件…就在4月初,新城控股高級副總裁歐陽捷的個人公眾微信號也被克隆了!
新城控股的員工發(fā)現,領導經常用于發(fā)表各類真知灼見的公眾平臺(歐陽先聲xc_oyxs),竟然被不知名的第三人克隆冒用。歐陽捷在此平臺發(fā)布的觀點和解讀,因扣緊時事、鞭辟入里,被業(yè)內外廣泛關注。這次“被克隆”,業(yè)內不少人指出,應建議騰訊加大微信“盜版”監(jiān)管,防止輿論誤導。
要知道,在此之前,新城控股董事長王振華,也曾遭人冒用名義,申領占用了一個個人微信號。接二連三的“盜、仿、克”事件說明,這種現在在微信圈已不少見。
微信,似乎在成為繼淘寶和微商之后的第三個“假貨集中地”。這讓很多人感到擔憂,比如,一些騙子打著知名企業(yè)老板和高管的名義,普通員工、上下游的供應商、代理商以及普通大眾如果信以為真,后果將不堪設想。比如,有時被自己的老板或者高官加了微信,會感到備感榮幸,不去深究這個“老板”是否是真的。有的在網絡上偶遇行業(yè)大佬,更是很容易輕信這些“難得的際遇”,以后被所謂的大佬鼓動去投資、投錢,也就毫無防備,最終被逼入“人去樓空”的窘境,一些人和家庭被騙得傾家蕩產的情況并非沒有過。邦爺在這里想特別提醒大家,在互聯(lián)網上,很多時候用戶很難識別網友的真實身份,“多留一份小心”是大家任何時候都該做的。
說到這里,邦爺覺得有必要來和大家一步步討論下這個問題…
你是這樣一步步被騙的?
微信“李鬼”,非常注意名人的言行,他們會根據名人的采訪、報道、言論、自傳等各種資料試圖達到“100%克隆”,然后通過媒體、自媒體、個人微博等平臺來發(fā)表“克隆觀點”讓人難辨真假。
比如,潘石屹的“克隆人”就在微信朋友圈里發(fā)布“凡事都有意義,小事也都有偉大的意義……”、“人的本質是什么?是給予……”這些看上去的確是潘石屹的風格,你再和潘石屹近期在不同平臺的表態(tài)加以結合,就會慢慢相信“他”就是潘石屹,有些“粉絲”可能就會開始對這個號的內容觀點不加選擇地予以接受。
其實這和電視、網站經常報道的電信詐騙案非常相似,第一步都是取得信任,然后他就可以做很多事了,比如,讓你把錢款投資到那些根本不存在的領域;或者打著慈善的旗號,搞假慈善、假募捐,然后把這筆錢給吞噬了;更有可能打著名人的幌子,以名人的名義作初坑害你切身利益的事。
不止如此,新城控股高級副總裁歐陽捷告訴邦爺,這類事件還有可能影響整個社會價值觀。
“整個社會的價值體系,會因為層出不窮的‘李鬼’遭遇崩塌,價值體系蕩然無存。”歐陽捷表示,連微信這種成熟的社交媒體都無法獲取信任,現代人在社會上能相信的真的越來越少。這種危害并不僅僅是詐騙金額多少,而是對人與人、人與社會誠信的一種預警。
他舉了個例子,國內的畢業(yè)學校相關情況寄到美國進行認證,都必須要求先讓公正機構進行公證,因為之前曾有多起中國留學生用假文憑入學的事件,讓美國大學對中國學生的信譽大打折扣。
“李鬼”藏在每個人身邊
實際上,不僅是歐陽捷這樣的名人,邦爺有次在某房地產記者群里,居然看到一個名字和邦爺一模一樣而且自稱是“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人。甚至有房企還打電話給邦爺,說某人以邦爺的名義采訪他們,并稱必須繳納多少“封口費”才不發(fā)報道。還有,一次邦爺明明不在北京,竟然有人說邦爺一小時前剛去王府井,還參加了一些新聞發(fā)布會!
遇到這些事,邦爺簡直覺得比竇娥還冤!竟然連邦爺這樣的“小記者”都有人冒充,這說明現在微信“李鬼”真是無處不在,每個普通人都可能遭遇“李鬼”的侵擾。比如,有多少人QQ被盜后,被人冒名要錢、要款;有長相漂亮的女生被人冒用頭像去相親,甚至注冊一些淫亂網站;還有那些帥氣、事業(yè)有成的男生,被人冒充去騙財騙色…還有可能,就如小品演的,被騙多了,遇到真正父母朋友需要錢的時候,再也不敢相信,最終造成一些無法挽回的遺憾。
面對網絡騙子,不能僅僅是告知大家有人在行騙,還要想辦法讓騙子無藏身之地。
在此,邦爺呼吁,所有微信用戶一起進行一場“清網行動”,每一個人都是雷達,發(fā)現“疑問”,立即向騰訊舉報,讓那些騙子和“疑似騙子”無藏身之地!
清網靠每一個人,請大家都轉起擴散!
? 對本文有任何疑惑請關注邦地產,也可加入“邦地產w”與作者交流!
編輯:王婷婷 審核:楊羚強 終審:蔡戰(zhàn)波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