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11-25 02:19:07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朱丹丹
臨近12月,美元加息的呼聲漸高。受此影響,美元指數近日突破100整數關口。與之對應的是,大宗商品市場備受打擊。昨日(11月24日),大宗商品市場延續(xù)11月23日的暴跌趨勢,銅、螺紋鋼、鐵礦石等幾大品種的主力合約均趨弱下行。
“下跌的主要原因是全球范圍內的需求不足,表明全球經濟整體依然疲軟,大宗(商品)的弱勢應該還會維持?!闭猩蹄y行總行同業(yè)金融總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有業(yè)內人士分析指出,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帶來的輸入性通縮將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存在,其影響不可小覷。
美元加息預期增強
時隔8個月,美元指數再度突破100整數大關;與美元強勢相對應的是,大宗商品再遭重挫。
在經歷“黑色星期一”之后,大宗商品市場于11月24日繼續(xù)下跌,其中瀝青跌2.49%,滬鎳跌3.56%,動力煤跌1.73%,滬銅、滬鋁、白銀、焦煤等跌幅均超1%。貴金屬方面,11月24日國際現貨黃金亞市盤初在1070美元附近窄幅震蕩。此前一天一度下探至1066美元的逾5年低位。
大宗商品的持續(xù)走弱,與美聯儲12月份議息會議日漸臨近有直接關系。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先是美聯儲10月議息會議紀要顯示大部分委員對12月加息持開放態(tài)度,認為12月份開始漸進式取消寬松政策是合適的。接著上周五紐約聯儲主席杜德利在講話中又表示,美國經濟向好,2016年和2017年也將如此,希望在較短的時間里會對通脹將向2%目標反彈有合理的信心,美聯儲或很快達到加息所需的條件。
另外有消息稱,美聯儲有望在近期上調貼現利率,這也提升了美聯儲在12月17日會議上加息的概率。隨著美元加息的升溫,以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特別是基本金屬創(chuàng)下了近年來的新低。
“大宗商品下跌的原因,首先,全球經濟增長乏力,大宗商品需求減少;其次,美元指數隨美聯儲加息預期增強連續(xù)走高,美元升值也抑制了大宗商品價格回升?!敝袊裆y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民族證券報告也指出,美聯儲年底加息預期高漲推升美元,加上全球供需不平衡加劇,令大宗商品價格繼續(xù)承壓。大宗商品CRB現貨指數持續(xù)下滑,近兩周維持在六年低位。而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BDI)在11月20日已跌至1988年有數據記錄以來的歷史最低值。
存在輸入性通縮風險
在國內,大宗商品所受影響則并非特別明顯。截至24日收盤,商品期貨漲跌互現。
燃油期貨領跌,主力合約收于每噸2410元,較前一交易日結算價下跌86元,跌幅3.45%。橡膠期貨主力合約收于每噸1.04萬元,漲幅0.68%;動力煤期貨主力合約收于每噸333.8元,漲幅0.54%。
金屬方面,鋅期貨主力合約收漲0.43%,鉛期貨主力合約收漲2.76%;而銅期貨主力合約收于每噸3.39萬元,跌幅0.56%,鋁期貨主力合約也下跌1.06%。
這并不意味著中國市場能夠獨善其身。
“基于大宗商品需求減少等原因,預計2016年全球經濟增長依然較弱,美聯儲與其他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不同步繼續(xù)支撐美元走強,大宗商品價格將維持在低位徘徊?!睂τ诖笞谏唐肺磥淼淖邉?,溫彬如此判斷。
民族證券報告認為,大宗商品價格持續(xù)低迷,全球經濟形勢不容樂觀,各國通縮風險加劇,政策寬松或為主旋律。而在此背景下,美聯儲欲收緊貨幣政策的丼動或將進一步沖擊全球經濟,短期內大宗商品恐難有起色。
值得注意的是,大宗商品的持續(xù)下跌或將帶來輸入性通縮的壓力。國家統(tǒng)計局網站數據顯示,2015年10月份,全國工業(yè)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下降5.9%,與上月持平,環(huán)比下降0.4%。
“我國PPI已經連續(xù)44個月同比負增長,除了受制于國內部分行業(yè)產能過剩的影響外,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帶來的輸入性通縮影響也不可小覷?!睖乇虮硎尽?/p>
劉東亮則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指出,輸入性通縮的風險存在,但不是全局性的,主要集中在工業(yè)領域,PPI受到的壓力比較大,未來還要看人民幣匯率走勢。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