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 2015-07-08 16:41:48
繼中信嘉華銀行、建設銀行之后,在常振明26年的金融生涯中,這已是他第三次火線執(zhí)掌金融企業(yè)帥印。這位圍棋界的七段高手前兩次分別以中信嘉華銀行起死回生、建設銀行成功上市并成為“亞洲最賺錢銀行”而完美收官。
編者注:原文摘自2009年4月10日《中國證券報》
(2009年)4月8日,中信集團副董事長兼總經理常振明再次臨危受命,接替因外匯巨虧辭職的榮智健、范鴻齡擔任中信泰富公司董事長并兼總經理。
繼中信嘉華銀行、建設銀行之后,在常振明26年的金融生涯中,這已是他第三次火線執(zhí)掌金融企業(yè)帥印。這位圍棋界的七段高手前兩次分別以中信嘉華銀行起死回生、建設銀行成功上市并成為“亞洲最賺錢銀行”而完美收官。
再次臨危受命,這位曾言自己不喜歡順風棋,“比較喜歡那種形勢接近甚至落后一點的棋”的棋道高手,能否成功翻盤,帶領中信泰富走出低谷,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
臨危受命
如果不是香港警方4月3日進入中信泰富總部調查使得中信泰富巨虧丑聞升級,大家原本以為在中信集團給中信泰富注資后,中信泰富或能挺過危機。
今年1月20日,中信集團2009年工作會議對中信泰富的判斷是,“中信泰富公司參與金融衍生產品交易形成巨額潛在虧損事件暴露后,中信集團采取果斷措施有效化解風險,提出一攬子解決問題方案,并于2008年12月19日獲得中信泰富公司特別股東大會通過,相關交易已于2008年12月24日全部完成。在妥善處理問題后,中信泰富公司將恢復正常運行。”
直至3月29日至30日,常振明還在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考察指導定點幫扶工作,并出席了“中信紅河百萬畝石榴基地——現代農業(yè)示范工程及其產業(yè)化項目一期工程奠基典禮”。
但隨著中信泰富丑聞的逐步升級,常振明急赴香港,在4月8日中信泰富的董事會上,榮智健和范鴻齡分別辭去董事長、總經理職務。接任中信泰富董事長兼總經理的常振明在9日早返回香港中信泰富寫字樓上班時向媒體表示,他首要工作是將公司的事情處理好,自己是只許成功,不能失敗。
三度“救火”
常振明1956年出生,畢業(yè)于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日語專業(yè),并在紐約保險學院取得MBA學歷,今年53歲。他27歲進入中信工作,37歲便擔任中信實業(yè)銀行副行長,次年轉任中信證券董事長,46歲擔任中信集團常務董事、副總經理,48歲擔任建設銀行行長,50歲回到中信集團擔任副董事長兼總經理……
常振明一生縱橫金融業(yè)各個領域,但與中信密不可分。他只離開過中信兩年——2004年,他從中信“借調”,“空降”到中國建設銀行,在建行股改關鍵時期任行長,帶領建行完成財務重組、股份制改造及海外上市等階段性目標。2005年3月建行董事長張恩照事發(fā)辭職后,常振明短期代行董事長職權,于股改引資的關鍵時刻,穩(wěn)定了建行隊伍,為隨后郭樹清接任建行董事長奠定良好基礎,凸顯過人能力。也正是因為在建行業(yè)績過硬,2006年,他以“亞洲最賺錢的銀行”行長的身份“功成身退”,重返中信,任副董事長兼總經理。
但最早讓常振明為海內外金融界所熟悉的還是其在拯救中信嘉華銀行中的作為。2000年,中信嘉華銀行有限公司原董事長金德琴因貪污受賄、挪用巨額公款被判處無期徒刑,中信嘉華銀行瀕臨破產。次年,常振明接掌中信嘉華總裁一職。中信嘉華銀行是中信國際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的全資附屬公司。
上任后,常振明采取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動作。2001年11月,斥資42億元收購華人銀行,中信嘉華業(yè)務規(guī)模大幅度擴大,到2002年上半年凈利增長22.6%。中信嘉華銀行從此起死回生,并步入良性經營。
有中信內部人士認為,常振明此次接手的中信泰富與中信嘉華有相似之處,兩者均為香港公司,且都瀕臨破產,而常振明也都是從母公司空降而下力挽狂瀾。“希望這次常振明也能夠如拯救中信嘉華一樣,帶領中信泰富走出低谷。”該人士說。
圍棋人生
常振明善手談,他的圍棋與他的金融歷程一樣傳奇。早在15歲時,他就已經是北京棋類專業(yè)隊隊員。1979年,常振明在第一屆“新體育杯”圍棋賽中,位居第三,冠軍是聶衛(wèi)平,亞軍是陳祖德,此二人后來均成為中國圍棋界的元老,聶衛(wèi)平是眾所周知的“棋圣”,而陳祖德曾任中國棋院院長。1983年進入中信集團的常振明,還屢屢作為領隊教練,率中信大三元圍棋隊參賽,取得不俗戰(zhàn)績。
作為七段高手,常振明乍看起來,普通得就像黑白棋子;不事張揚的處世哲學為常振明贏得了非常不錯的人緣。實際上,他的人生觀以及企業(yè)管理理念,無處不見圍棋藝術、圍棋文化、圍棋智慧打下的深深烙印。“我在中信工作時,中信曾在一個項目上出現虧損,后來由我來負責收尾工作。我的任務就是通過談判和各方面的協(xié)調,盡可能使損失減小。”常振明提起這段經歷,還是以圍棋打比方,“這就像下圍棋,局部已經注定要虧損時,我們要做的是盡快地埋頭做好善后工作,然后再把頭抬起來。”這是常振明在三年前說過的一段話,但歷史似乎在不斷重復,常振明再次來到中信泰富善后。
對于中信泰富的未來,常振明曾表示,要整合旗下資源全力馳援中信泰富,“以前我們是占股29%的股東,僅此而已,中信泰富是獨立運營的,集團內有些公司與中信泰富是有競爭關系的;現在不一樣了,我們是大股東,所以要避免競爭,還要進行相近似資產的整合。”
市場人士認為,常振明接任中信泰富董事長和總經理后,有望同已經進入中信泰富董事會的另兩名中信集團高層——中信集團總經理助理兼戰(zhàn)略與計劃部主任張極井、集團董事兼財務總監(jiān)居偉民一起,成為繼續(xù)拉動中信泰富前進的“三駕馬車”。
人們期待著常振明的再次抬頭。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