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12 00:58:01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朱丹丹 發(fā)自北京
每經記者 朱丹丹 發(fā)自北京
央行降息之后,各類資金跑步入市,在此推動之下上證指數(shù)放量大漲,從2400點開始一路高漲,前期更是沖破3000點大關,而股市的上漲對P2P行業(yè)的影響似乎也日益顯現(xiàn)。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多位P2P平臺人士了解到,時下股市的大漲自然會分流部分P2P投資人,并進一步影響平臺的交易量。
“相關數(shù)據(jù)統(tǒng)計顯示,百分之七八十的P2P投資者都是股民,股市上漲,很多P2P的投資的資金會流向股市,另外也說明了之前有炒股經驗的這類P2P投資者撤資的可能性比較大。”深圳金斧子網絡科技公司CEO張開興分析指出。
P2P研究機構棕櫚樹CEO洪自華也分析指出,股票的市場牛市行情預計會對P2P資金造成很大的壓力,少數(shù)自融平臺、期限錯配平臺、龐氏騙局平臺首當其沖,然后有可能波及到其他知名度較低和經營能力比較差的中小平臺??梢哉f股票市場這波可能到來的牛市行情,是國內P2P面臨的第一次宏觀環(huán)境考驗。在這個背景下,平臺或者是行業(yè)的不利因素更容易被放大,甚至可能引起局部的恐慌。面對可能會出現(xiàn)的不利局面,平臺應該早做準備,一方面是借款項目審核的要求應該更加嚴格,降低風險偏好,控制逾期率和壞賬率;二方面平臺應該控制推廣營銷開支和其他運營開支,避免盲目擴張。
P2P大戶撤資炒股可能性大/
“債市和股市是對立的,一般將從債市撤資后前往股市的錢稱之為‘聰明錢’。這個‘聰明錢’不僅僅限于投資P2P理財?shù)挠脩?,也包括貨幣基金級、銀行理財產品和信托等。而對于P2P網貸市場來說,總是會有一部分‘聰明錢’退出的??赡鼙驹履芸吹浇^大部分的P2P平臺受到較大的影響?!便y客網總裁林恩民分析指出。
他進一步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指出,受影響的網貸客戶主要分為兩類,第一類是大額用戶,大額用戶更容易做投資組合,因此會減倉P2P產品,加倉股市;第二類為具有投資經驗的投資人,投資P2P的目的就是冒一定的風險,為獲得更高收益。而受影響的平臺主要有,一是通過高息招攬投資的平臺,當股市能獲得更高收益的時候,他們愿意沖進股市;二是用戶數(shù)量少金額大的平臺,投資用戶比較集中,容易出現(xiàn)臨時性缺血;三是獲客渠道為證券公司的平臺;最后,資產流動性較差的平臺,用戶的資金將一去不復返,為保證能及時進入股市。
金信網首席運營官安丹方分析指出,事實上,目前P2P平臺的主流用戶并非是“屌絲”人群,而是有一定資產積累(從十幾萬到幾十萬不等),有投資經驗,有強烈的資產保值增值需求,P2P只是作為其理財配置中的一部分而存在,部分激進高風險偏好的用戶,會選擇股票+P2P的配置,部分略微保守的用戶,則會選擇銀行理財、基金或者寶寶產品+P2P的組合。
在股市上漲的情況下,選擇撤資的大都是上述中高風險偏好的用戶,但對于這些投資人而言,他們在重新調整投資配比時,也不會把資金全部壓在股票上,而是會留下一部分在P2P。畢竟相對于高風險的股市,高息保收益的P2P風險更低一些。對于之前所說的略微保守或者經歷過此前牛市轉熊而“受傷”的投資人,更有可能的調整是,把資金轉投18%、20%等更高收益率的P2P平臺,但風險高收益,投資者在選擇平臺時必須擦亮眼睛。
洪自華亦向記者分析指出,P2P平臺的投資風險相對比較高,投資人的風險偏好較高,與股市的投資人高度重合,07年以來,國內股票市場一直比較萎靡,高風險偏好的投資人將P2P平臺作為重要的投資目標。近幾個月,國內股票市場一直在上行,牛市特征越來越明顯,P2P平臺投資人將很可能將投資方向轉移到股市,這將對平臺的資金來源造成巨大的壓力,特別是知名度較低和高息的平臺。
P2P平臺流動性管理受考驗/
股市上漲究竟對P2P平臺的影響有多大?“此輪牛市對于P2P的影響,還要看這波行情會持續(xù)多長時間,是‘真牛’還是‘假牛’。如果只是短暫的牛市,對于P2P的影響有限,嘗試過暴漲暴跌的股市,投資者再回歸P2P后,可能忠誠度還會更高一些。如果股市真的走向牛市,對于P2P的沖擊肯定是有的,一些小的平臺生存會受到擠壓,目前處于觀望態(tài)度的部分投資人也會投身股市,部分平臺為了吸引投資人也許會選擇提高平臺的收益率,同時借款人端的融資成本也會相應提高,平臺風險加大?!卑驳し椒治鲋赋?。
林恩民也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股市上漲對P2P的影響會有多大很難講,因為市場暫時沒有對P2P整體投資人的一個系統(tǒng)調研,同時P2P市場還很小。時下股市的大漲自然會吸引部分投資者進入,這是很正常的資本逐利現(xiàn)象,但也反映出市場“投機”意識的強烈。
張開興則分析指出,帶來的影響首先是吸引資金的成本會更高,其次,流動性管理要求會很高,P2P投資人撤資炒股,也就意味著需要很多流動性資金來支撐(平臺)的貸款業(yè)務,第三,也意味著融資的需求會減弱。
“面對這種狀況,P2P應該增加獲客渠道,提高風控能力,優(yōu)化用戶體驗,提高轉化率和產品黏性,讓更多想簡單理財又不滿足銀行理財?shù)挠脩暨M入P2P市場。”林恩民認為。
張開興亦分析指出,應該找精準的投資者,不能單純依靠高利息去吸引投資者;要注重整體流動性管理;推廣渠道再拓展;品牌效應要起來。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