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1-18 01:01:33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鄭步春
每經記者 鄭步春
本周歐元沖高震蕩,美元則表現不振。日元經長時間走弱后,安倍效應漸趨式微,本周日本終于轉為橫盤震蕩。瑞郎、英鎊等相對較弱,其余幣種走勢相對平衡。因市場風險偏好仍強,且歐元區(qū)物價指標略強于美國,故短期內歐元仍有望保持強勢,只是很難再出現大漲。
歐元漲勢暫受阻
歐元兌美元上周大幅沖高后,本周進入震蕩,但攻勢并未完全改變。截至周四19:08,歐元匯率暫報1.3355美元。歐元兌美元及日元的漲勢本周暫緩,但兌瑞郎及英鎊的漲勢依舊,這說明歐元整體的上漲動能未受太多影響。
上周歐元強勢和歐央行利率會議維持利率不變及暗示短期內不再降息相關,不降息是較大利好,所以歐元上周的漲勢較為凌厲。
值得一提的是,歐元強勢不全來自這次利率會議,因在此之前歐元也相對較強,這是因為如今全球風險偏好極高,部分投資者對意大利、西班牙等國家發(fā)行債券的收益情況要求變得較低,這無疑極大地緩和了一些人士對歐債危機的擔憂。本周二意大利發(fā)行60億歐元債券被海外投資者以較高價格買走大半,便是最新證明。
本周阻礙歐元過度強勢的因素忽然多了起來,一方面是歐元內部有一些人開始擔憂強勢歐元有損歐元區(qū)經濟,另一方面是因為世界銀行調降了包括歐元區(qū)在內的全球經濟,這壓制了風險偏好。
歐元上升趨勢仍在
歐元已較長時間呈現強勢,可能漲勢有些過度,故未來劇烈上升的機會不多。相較美國而言,畢竟歐元區(qū)經濟復蘇慢得多,歐元的上漲更多地得益于歐央行幾乎無原則的救火,真正來自基本面支撐因素實在乏善可陳。
本周三公布的數據顯示,去年12月歐元區(qū)新車銷量創(chuàng)兩年多來最大降幅。另據一些機構預測,在今年一季度,歐元區(qū)經濟仍可能為零增長,二季度才有機會實現極微弱的增長,這其中主要原因是意大利、法國經濟情況不佳,且最近數據證明德國也受到了拖累,德國經濟于去年四季下滑了0.5%。
雖然經濟基本面不太靚麗,但暫時不至于過度壓制歐元,因風險偏好抬升所帶來的力量相對更大,故中短期內歐元仍有望保持震蕩盤升格局。
這種缺乏實質基本面支撐的上漲空間應較有限,且這樣的漲勢不排除因為一些意外消息而提前結束的可能,這其中包括美國退出寬松政策,也包括西班牙、法國等債務憂慮復燃的機會。
就歐元形態(tài)而言,目前正受制于2008年高點及2011年高點所形成的下壓線,下檔屢受1.20美元一帶支撐,構成大型下降三角形狀態(tài)。從形態(tài)看,上下檔空間似乎均為均衡,多方和空方均感到可以操作,取決于各自的判斷。
如果僅憑目前已知的基本面,歐元有可能先是向上測試壓力線,但最終可能無法越過,其后不排除下跌的機會。操作方面,如果持有歐元多單,短期內應仍可順勢而為。
美元暫呈弱勢
美元指數上周大幅回落,因當時歐元等暴升,進入本周以來,美元先反彈再小跌,整體漲跌有限。周四同上時間,美元指數暫報79.608點。
歐元區(qū)暫不降息無疑給了美元沉重一擊,除此之外,日元暫時止跌也對美元指數構成壓力,因這兩個幣種在美元指數中的權重最大。在經濟基本面方面,最近碰巧一些經濟指標不支持美元走強,所以美元暫維持弱勢震蕩。
本周三美國公布的去年12月物價指標略弱于預期,顯示美聯儲量寬政策未帶來副作用,這暗示美聯儲只要愿意,未來將會有更多的空間來實施寬松政策。前一陣子,美元曾因市場預期其年內退出量寬政策而走強,現在這種預期正在悄然淡化,這種情況下美元自然會承壓。
本周三美聯儲公布了褐皮書報告,其顯示經濟活動出現適度或溫和增長,但就業(yè)市場復蘇乏力。這種表述似乎和市場對“就業(yè)市場有所好轉”的認識形成了一定矛盾,所以進一步壓制了美元。
除此之外,美國國會兩黨在債務上限方面的談判迄今也沒達成像樣的成果,所以持有美元的投資者正感到茫然。若國會在債務上限上的爭吵拖延過久,則國際信用評級公司調降美國主權債務評級的恐嚇性言論及現實性威脅就均存在,所以短期內對美元走勢構成干擾。
近期美元仍有些下探動能,但空間有限,因78.9點~79.3點一帶已屢現支撐,形態(tài)上已較為扎實。操作方面,投資者可暫不增持美元多單,但不宜過度做空,除非其有效失守上述支撐帶。
“訂悅2013”—— 《每日經濟新聞》大征訂活動,訂報有禮。http://www.9022.com.cn/corp/2013dingyue/index.html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