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8-29 23:45:21
每經(jīng)記者 鄭步春
周五滬深股市小幅上漲,成交再縮。滬綜指收漲0.28%至2610.74點,深綜指漲0.85%至1128.49點。300指漲0.30%,9月期指漲0.50%。如果僅從期指表現(xiàn)來看,最后15分鐘顯得空頭更為心虛。
期指空頭在技術上略吃點虧,筆者猜測這可能是其心虛主因。目前股指縮量窄幅橫盤,布林線漸收窄,一般而言不久就將變盤。如果向上有效突破2702點則頭肩底成立,上漲測量位遠在3050點;可假如往下突破,能“顯然看得到”的空間也僅在2480點一帶。
如果假定向上和向下幾率差不多,那么持空單似不太劃算。如判斷失誤,一般是沒辦法扛的,老手們多半會止損。相反,持多單者遇到股下殺時,卻是可扛一陣的,至少可看看左肩2480點一帶能否守住,然后再作計較。另外須指出的是,如果股指先往下殺,但只要能守住2480點一帶,頭肩底的型態(tài)仍未被破壞,所以此時期指多頭們確也沒必要止損。
當然,“沒有顯著的看跌圖形”并不等于必然不會大跌,但這需要宏觀面大幅惡化才行,比如有緊縮銀根之類特大利空,而這又得假定通脹失控。就目前情況來看,空頭們似乎不能認定通脹必會失控,據(jù)此去做死空頭不太靠譜。
股票炒家心態(tài)或完全不同,因其面對的是具體個股,他們要么持有股價在四、五千點的小盤股、次新股,要么持趴著不動的大盤股、銀行股。持前一種個股者心態(tài)未必和期指多頭一樣,他們可能更恐高,因一旦判斷失誤而被套,極有可能會輸?shù)妹恢?,所以未必能拿得穩(wěn)籌碼。持大盤股投資者雖然不太恐高,可很難說就一定能長久耐得住寂寞,說不定最終也會忍不住而移倉小盤股。
筆者認為目前股票炒家在操作時較為困難,留又不是,走又不是。而期指多頭卻相對容易控制風險并追逐潛在盈利。滬深300指數(shù)為期指現(xiàn)貨標的,其中權(quán)重在前20名的大盤股就基本決定了指數(shù)走向,而這些少數(shù)個股僅相當于滬綜指2000點位置。所以從這個角度看,期指多頭是可以“賭”的,因“指數(shù)的估值”并不高。相反,股票多頭處境就被動一些了,他們較難有很合適的操作,買小盤股恐高,買大盤股又不知猴年馬月會漲,反丟失了許多中簽新股的機會。
上述便是目前股票、期指參與各方的可能心態(tài),相對來說,期指多頭最有利些,余者處境就很難說了。然而從短線來看,消息面卻可能對多頭們不利。
稍關注局勢者應知,最近管理層對通脹、樓價、農(nóng)產(chǎn)品等的警覺大為上升。最新的消息是,發(fā)改委主任表示,管理通脹預期壓力較大。另外,本周也有些加息的討論,雖然多數(shù)官員不贊同加息,但畢竟是開始 “討論”了。還有,當工行轉(zhuǎn)債發(fā)行造成資金緊張時,公開市場卻還在進行“正回購”,這或也能折射管理層的心態(tài)。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投資者可離場觀望,暫不要輕舉妄動,后發(fā)制人方為上策,即等股指走出方向后再動。如向上突破,追高加倉;如向下,可于2480點一帶低吸。另外應注意的是,這種追漲殺跌也并非機械的,還要注意突破時的消息面,最主要是看其是否“自然”。
如果有“非本質(zhì)性的、一次性的利空(如530之類)”,那么可認為這種利空不太“自然”,跌時可建倉。同理,如向上突破是建立在“非本質(zhì)性的、一次性的利好(如624之類)”,那么向上突破時萬萬不可追漲,反而應派發(fā)。
筆者從“5.19”利好中也推理出一些或許能“廣泛適用”的邏輯,但不知說的是否在理。記得“5.19”行情啟動時,股指在最初幾天的猛漲時,是很少有人知道內(nèi)情的,這就和“6.24”或“5.30”全然不同了,因后者消息在第一時間便人人盡知。筆者認為不能小看這種區(qū)別,或許正是這種區(qū)別暗示了行情性質(zhì),也暗示了股指中線真正走向。
總之股市的水是很深的,筆者善意提醒低收入者、大學生、退休工人們最好不要來此 “賺錢”(順便說下,也不要去玩啥彩票),存銀行輸些利息也只能罷了。當然,那些自認還能算頭“狼”的,盡玩無妨,就當我沒說!
如需轉(zhuǎn)載請與《每日經(jīng)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未經(jīng)《每日經(jīng)濟新聞》報社授權(quán),嚴禁轉(zhuǎn)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lián)系電話:021-60900099轉(zhuǎn)688
每經(jīng)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jīng)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