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募投項目明年投產華昌化工有望迎來業(yè)績拐點
2009-12-26 04:24:16
每經記者 方俊
華昌化工 (002274,收盤價19.71元)主營業(yè)務為尿素、復合肥、純堿、氯化銨和甲醇,然而受經濟低迷和產品價格走低影響,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共虧損8881.37萬元,預計全年虧損為1億元~1.1億元。
不過,近期眾多業(yè)內人士指出,目前公司所處行業(yè)已經“差無可差”,公司主要產品價格已經開始漲價,特別是隨著動力結構調整國債項目和1000噸/年固體硼氫化鈉募投項目將在2010年相繼投產,公司明年業(yè)績有望迎來拐點。
成本有望大幅降低
公開資料顯示,公司地處江蘇張家港,在蘇浙滬區(qū)域市場,公司的氮肥和純堿生產規(guī)模都處于領先地位,公司目前已形成合成氨、尿素和純堿30萬噸/年,復合肥80萬噸/年,氯化銨33萬噸/年,甲醇5萬噸/年的產能。
由于公司原先生產的合成氨全部采用塊煤,為降低生產成本,目前公司正在逐漸提高型煤比例。長江證券預計,公司2009年型煤的使用比例在30%~40%,2010年該比例將達到50%左右,而型煤使用比例的提高將帶來公司合成氨成本的下降。
長江證券基礎化工行業(yè)研究員馮先濤指出,如果合成氨全部采用塊煤,按照1噸合成氨消耗1.2噸塊煤和當前陽泉無煙中塊765元/噸(不含稅)計算,公司合成氨中煤炭成本為918元/噸;假設合成氨全部采用型煤,按照1噸合成氨消耗1.5噸型煤和當前陽泉無煙末煤525元/噸(不含稅)計算,公司合成氨中煤炭成本為788元/噸;假設合成氨的其他成本不變,采用型煤合成氨成本將下降130元/噸左右。
而公司產品成本也將隨著合成氨成本下降而下降。假設每噸尿素和每雙噸聯堿分別耗用0.60和0.36噸合成氨,采用型煤生產合成氨后,公司每噸尿素和每雙噸聯堿成本分別下降78元/噸和47元/噸。假設2010年尿素和聯堿銷量分別為30萬噸和50萬噸,則公司成本將下降4690萬元。
另外根據公告,作為上市之初的募投項目之一的動力結構調整國債項目預計將于2010年5月份完工。該項目利用公司化工生產的造氣爐渣、白粉末和燃料煤進行摻燒,所產生的熱和電全部提供給公司生產裝置使用。根據測算,該裝置的投產相當于為公司節(jié)約10.71萬噸/年燃料煤。按照動力煤734.33元/噸計算,2010和2011年,該項目將分別為公司節(jié)約成本3934萬元和7869萬元/年。
硼氫化鈉項目是未來亮點
1000噸/年硼氫化鈉項目是公司2008年上市時的另一個募投項目。12月25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公司,公司證券部工作人員介紹,該項目原計劃于今年12月份達到使用狀態(tài),不過由于在項目籌建過程中國家增加了一些審批內容,因此造成投入延緩,不過預計2010年6月份將能達到使用狀態(tài)。
資料顯示,我國硼氫化鈉的產量從2005年開始快速增長,2006年產量已達2000噸。在國外,硼氫化鈉廣泛應用于造紙行業(yè);而國內硼氫化鈉主要用于制藥行業(yè)的還原劑,其用量約占國內總產量的87%。根據公司披露的數據,預計2010年我國硼氫化鈉的消費量將達到4800噸左右。
長江證券指出,公司以金屬鈉、氫氣、硼酸和甲醇為原料,采用硼酸三甲酯-氫化鈉法生產硼氫化鈉,提高了加氫、酯化和硼氫化反應的生產效率和中間產物的純度,降低了原料和溶劑的消耗。而在成本方面,常見工藝生產每噸硼氫化鈉產品耗電約6000度;而華昌化工的工藝路線每噸硼氫化鈉耗電為3200度。假設電價為0.30元,僅電力一項就可節(jié)約成本840元/噸。
馮先濤預計,2010年和2011年公司硼氫化鈉產量將在400噸和900噸左右,按照16萬元/噸的價格和9萬元/噸的成本計算,2010年和2011年硼氫化鈉將為公司貢獻毛利2800萬元和6300萬元;按照15%的所得稅率計算 (不考慮其他費用),公司2010年和2011年每股收益將增厚0.14元和0.31元,該項目有望成為公司未來兩年業(yè)績增長的助推器。而東北證券的邵振華也指出,公司的硼氫化鈉項目有成本優(yōu)勢,靜態(tài)分析2010和2011年可分別為公司貢獻EPS0.15元和0.3元,可能會成為亮點。
公司:主要產品開始漲價
長江證券指出,公司主營產品甲醇、純堿、氯化銨、尿素和復合肥等價格已經開始上行,由于具有高彈性,公司業(yè)績拐點也將顯現。根據長江證券的測算,假設上述產品均價上漲50元/噸,公司每股收益將合計提高0.40元,這意味著一旦公司產品價格出現回升,公司2010年的業(yè)績可能會大幅反轉。
上述證券部工作人員表示,前三季度由于產品價格持續(xù)走低,行業(yè)以及公司發(fā)展比較困難,而近期公司的主要產品價格開始上漲,預計四季度將好于三季度。一位資深私募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化工股講彈性,一旦產品價格上漲,從股價表現上來看,業(yè)績彈性大的公司肯定會率先上漲?!?br/>
而東北證券行業(yè)研究員邵振華也在調研后指出:“行業(yè)已經差無可差,復蘇預期明確,對比同行業(yè)上市公司,公司的估值相對較低。”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